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潮汕的茶文化:茶杯小小 却自有乾坤

潮汕的茶文化:茶杯小小 却自有乾坤

2010-11-12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中国民俗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,品尝凤凰茶后说:“比美国的花旗参还要提神。”

  自古以来,茶与酒就是骚人墨客品赏、吟咏的对象,但工夫茶的可爱可贵在于诗情到极致,也朴素、低调、亲近到极致,饮工夫茶亦要求有“窗明几净”、“小院焚香”一类的氛围,但它又不拘泥于精致的环境,似乎更强调一种心境。

  “一好皇帝是阿爸,二好烧茶嘴边哈……”从这种质朴得有点粗鲁的民谚所映射出来的,正是一种为潮人所认可的“茶中有乐,乐在茶中”的观念。要说精致是工夫茶的本色,那么“乐”字,可称得上是工夫茶的精髓和灵魂。

  只有冷清的酒,没有冷清的工夫茶,工夫茶没有“酒入愁肠愁更愁”的情绪。没有独饮独酌的工夫茶,“茶三酒四铁桃二”的潮汕俗语,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最佳的搭配:喝茶最好是三人成聚,喝酒则人多才有氛围,而游玩,最好是两人同行。

  对此,好茶者早有一番妙论:工夫茶不宜独饮,太孤静;不宜多人,太喧哗;不宜牛饮,太煞景。最好是三五知己,顺着茶高洁的性子,慢慢品出人生的状态来。

  杯茶入口,喉底回甘。回味起自己渐次认识工夫茶的过程,也有同感。工夫茶,一开始无关艺术,无关“道”,它就是寻常日子,但最终,工夫茶对潮汕人来说,却不仅是解渴或待客,它最终成为潮汕人的一种文化,一条精神纽带。

  就像陆羽《茶经》中的人物故事,茶从不被作为故事中心和重点加以渲染,而是以份额极小的笔墨,恰如其分地嵌入人物的生活,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茶是俗世生活的一员,因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,而成为一种载道的文化。

  曲院春风啜茗天,竹炉榄炭手亲煎。小砂壶渝新鹪咀,来试潮州处女泉。这是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写的《潮州工夫茶》诗,短短四句,高度概括,把冲泡和啜饮工夫茶的情形,形象生动描述殆尽,听着眼前俨然出现一幅品工夫茶的风情画。

  学者梁实秋对潮汕工夫茶的印象也极为深刻。在《散文》里,他将自己的食茶经历细细描述:“青年时旅居青岛,在一家潮州巨商店里饮工夫茶。肆后有密室,茶具均极讲究,小壶小杯有如玩具。更有委婉小童侍候煮茶、烧烟。”又说:“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,沸水之温度才合标准……举小杯而饮之,若饮罢迳自反盅于盘,则主人不悦,须举蛊至鼻猛嗅而下……”潮汕工夫茶道的程式,真是了然于胸。同时,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论据:潮州工夫茶,很久以前已在青岛等地“落户”了。

  据《潮州日报》报道: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,品尝凤凰茶后的结论是:“比美国的花旗参还要提神。”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喝过工夫茶后说:“凤凰茶是中国的国宝”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潮汕